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健身功法,通过舒缓动作调和气血、强健脏腑,达到增强体质、缓解压力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
每个动作的标准练习次数是 6 次(即一套动作完整重复 6 遍),这是官方教学视频和教材中普遍采用的次数。
第一式:两手托天理三焦
要领: 两手上托时,力达掌根,充分伸展躯干,目视手背(或前方)。下落时沉肩坠肘,松腰沉胯。配合呼吸:上托吸气,下落呼气。
功效: 梳理三焦气机,改善肩颈僵硬,提振精神。
第二式:左右开弓似射雕
要领: 马步要稳,开弓手(后手)肘部尽量后拉,与肩平,力达食指;推掌手(前手)立掌坐腕,力达掌根。转头目视推掌方向。配合呼吸:开弓吸气,收回呼气。
功效: 开胸理气,强健心肺,增强肩臂力量。
第三式:调理脾胃须单举
要领: 一手托天(力达掌根),一手按地(力达掌心),形成上下对拉拔长的态势。躯干正直,目视前方。配合呼吸:上举下按时吸气,收回时呼气。
功效: 调理脾胃气机,促进消化吸收,舒展躯干两侧。
第四式:五劳七伤往后瞧
要领: 头部缓慢、匀速地向后转动,带动躯干轻微旋转,目视斜后方(肩延长线)。两臂自然伸直外旋。动作要柔和,避免猛力转头。配合呼吸:转头后瞧时吸气,转正时呼气。
功效: 疏通颈肩背经络,缓解疲劳,改善颈椎问题。
第五式:摇头摆尾去心火
要领: 马步要低稳。以腰为轴,头部和尾闾(骨盆)做协调的弧形运动,如同画圈。动作要圆活连贯,幅度由小到大。配合呼吸:一般摇头摆尾时吸气,转正时呼气(或根据动作节奏自然呼吸)。
功效: 引火下行,宁心安神,强健腰肾,灵活脊柱。
第六式:两手攀足固肾腰
要领: 上举时充分伸展脊柱。前俯时,从髋部开始折叠,保持脊柱伸展(勿弓背),双手尽量触及脚背或地面。起身时,以腰带动,逐节抬起。膝关节可微屈。配合呼吸:上举吸气,前俯呼气,起身吸气,下落呼气。
功效: 强健腰肾,滋养筋骨,拉伸身体后侧链。
第七式:攒拳怒目增气力
要领: 马步冲拳,力达拳面。出拳时,怒目圆睁(眼神凝聚发力),拳握紧;收拳时,五指松开,目光舒缓。冲拳与收拳速度可稍快,但保持身体稳定。配合呼吸:冲拳呼气,收拳吸气。
功效: 疏泄肝气,增强力量,改善气血运行。
第八式:背后七颠百病消
要领: 提踵时,脚趾抓地,身体尽力向上挺拔;下落时,足跟轻轻震动地面,感觉震动上传至脊柱和头部。全身放松,动作轻快。配合呼吸:提踵吸气,下落(颠足)时轻呼或自然屏息感受震动。
功效: 疏通全身经络,调和气血,整理放松,引气归元。
核心原则
松静自然: 身心放松,排除杂念,动作自然流畅,不僵硬,不用蛮力。
准确灵活: 动作姿势要符合规范要求,但在规范的基础上,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幅度和力度。
练养相兼: 练习动作(练)与调息养神(养)相结合,注重内在感受。
循序渐进: 由易到难,由少到多,动作幅度和练习时间逐步增加,切忌急于求成。
持之以恒: 坚持长期练习才能收到良好效果。
注意事项
动作幅度: 以自身舒适为度,循序渐进,切勿强求达到标准幅度而造成拉伤。有基础疾病(如严重高血压、心脏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骨质疏松、关节损伤等)者,应在医生或专业指导员指导下练习,并相应调整动作幅度和强度。
身体反应: 练习后感觉身体微微发热、精神愉悦、呼吸顺畅为佳。若出现头晕、胸闷、关节剧痛等不适,应立即停止练习,休息观察,必要时咨询医生或指导员。
特殊人群: 孕妇、经期妇女、重病患者、手术后未愈者练习需格外谨慎,最好咨询医生意见。
不求快求准: 动作质量比速度和数量更重要。确保每个动作的姿势、路线、发力点基本正确。
享受过程: 把练习当作一种放松身心、与身体对话的方式,保持愉悦心情。